在贸易摩擦的背景下,华为的供应链也在不断调整。
在美国禁令下达后,硬件制造商伟创力就停止了与华为的合作,随后华为将伟创力公司从自己的供应链剔除。
同时,原本交由伟创力代工的业务,逐渐由国内制造商们进行承接,包括华为的手机、笔记本、平板等项目。
8月13日,Canalys分析师贾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:“目前信息来看,富士康和比亚迪是主要接手方,但是因为数量规模庞大,有听说闻泰,龙旗,光弘都有接一部分。因为伟创力在不同区域比如印度都有帮华为代工。”
记者也从供应链获悉,富士康获得部分订单。对此,富士康向本报记者表示:“不针对任何客户及产品发表评论。”
根据此前报道,由于国内客户订单需求的强劲增长,富士康深圳龙华、观澜园区二季度总体产值同比增长达12%,6月份产值单月同比增长4%。
今年年初,IDC中国资深研究经理高鸿翔就曾向记者分析,以华为2018年2.06亿台出货量计算,6成由内部设计的出货量约为1.24亿台,其中约3成代工交给富士康,那么富士康的华为订单约在4000万台。“今年预计华为内部设计比例在7成以上,这些会交给7-8家代工厂生产,富士康是其中前2大。”
贸易摩擦之后,华为消费者业务CEO的余承东就表示,华为全球生产能力正常进行,在近日的开发者大会上他也预计今年华为手机全球销量在2.4亿台左右。
除了富士康,比亚迪可能获得华为手机的新订单。
此前,伟创力位于长沙望城经济开发区的工厂已经停产,该工厂主要产品就是华为手机。而6月11日,长沙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注册成立,注册地址正是伟创力长沙工厂所在地,主营业务为智能装备制造、智能消费设备制造、智能产品生产等。
此前国信报告显示,预计2019年比亚迪来自华为的收入将有50%-60%的增长。
从比亚迪2018年度业绩报告来看,其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占据总营收的32%,是汽车之外最大的业务。具体来看,手机部件及组装业务的收入约人民币422.30亿元,同比上升了4.34%。
其实比亚迪公司从2012年就进入了手机代工领域,华为之外,小米、三星等都是比亚迪客户。
今年4月,比亚迪联合创始人、执行副总裁、比亚迪电子CEO王念强宣布,未来5-10年,比亚迪电子在手机和笔电、新型智能产品、汽车智能系统三大业务领域,均有望突破千亿规模。
来源:21世纪经济报道